网警提醒:七夕浪漫背后暗藏陷阱,安全防护不可松懈
网警提醒:七夕浪漫背后暗藏陷阱,安全防护不可松懈
七夕佳节将至,这个承载着浪漫与爱意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情侣们表达心意、商家促销的热门时段。然而,在甜蜜氛围弥漫之际,网警部门特别发出提醒:不法分子正借机设下重重陷阱,公众需提高警惕,守护好个人财产与信息安全。
甜蜜陷阱一:虚假红包“钓”信息,转账链接藏玄机
“七夕专属红包”“爱情测试领红包”等链接近期在社交平台泛滥。这些看似诱人的福利,实则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钓鱼工具。一旦点击,手机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账户被盗,甚至银行卡信息泄露。更有甚者,通过伪造转账截图,诱导受害者“回赠”大额红包,实施诈骗。
案例警示:2023年七夕,杭州李女士收到“男友”发来的“5200元转账截图”,要求她回赠“1314元”以表心意。李女士转账后发现对方拉黑,经查,所谓“男友”是骗子冒充,转账截图系伪造。
网警建议:
- 警惕非官方渠道的红包链接,不随意点击陌生人发送的网页;
- 转账前务必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
- 开启支付软件“延迟到账”功能,为追回资金争取时间。
甜蜜陷阱二:网购鲜花礼品藏猫腻,低价诱惑需甄别
七夕期间,鲜花、巧克力、珠宝等礼品销量激增,不法分子趁机在电商平台发布“低价促销”“限时抢购”信息,诱导消费者点击虚假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一旦付款,可能遭遇“货不对板”“只收钱不发货”,甚至个人信息被贩卖至诈骗团伙。
案例警示:2024年七夕,广州王先生在某社交平台看到“99元玫瑰花束+巧克力礼盒”广告,付款后仅收到一束枯萎的野花,联系卖家时已被拉黑。
网警建议:
- 选择正规电商平台或线下实体店购买礼品;
- 不轻信“超低价”“海外代购”等宣传,警惕“先付款后发货”要求;
- 保留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便于维权。
甜蜜陷阱三:婚恋网站“杀猪盘”,情感操控骗钱财
七夕是单身人士寻找伴侣的高峰期,婚恋网站、社交软件成为不法分子“狩猎”场。骗子通过伪造身份、编造悲惨经历博取同情,建立“恋爱关系”后,以“投资理财”“家人急病”等理由诱导转账,最终消失无踪。
案例警示:2025年6月,南京张女士在某婚恋APP结识“高富帅”男友,对方以“内部投资”为由诱导她转账50万元,随后失联。经查,该男子系诈骗团伙成员,同时与多名女性“恋爱”。
网警建议:
- 核实对方身份,不轻信“高富帅”“白富美”人设;
- 警惕“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等投资话术,拒绝向陌生人转账;
- 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甜蜜陷阱四:公共场所“窥私”风险,隐私保护莫大意
七夕约会时,情侣们常在餐厅、电影院等场所共享甜蜜时光,但公共场合的摄像头、偷拍设备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源头。此外,晒朋友圈、微博时泄露的定位、机票、酒店信息,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跟踪或诈骗。
案例警示:2024年七夕,上海一对情侣在餐厅约会时,被偷拍设备录下亲密视频,后被勒索“封口费”2万元。
网警建议:
- 约会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警惕可疑设备;
- 晒朋友圈时关闭定位功能,避免泄露行程;
- 收到威胁信息立即报警,切勿妥协转账。
网警呼吁:共筑安全防线,让浪漫与安全同行
七夕是表达爱意的节日,但安全才是浪漫的基石。网警部门提醒公众:
- 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链接、不随意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
- 选择正规渠道:购物、约会、交友均通过官方平台或可信途径;
- 及时求助:遭遇诈骗或可疑情况,立即拨打110或联系网警举报。
“爱情需要真心,更需要理性。”网警表示,将持续打击各类网络诈骗,守护公众节日安全。愿每一份爱意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绽放,让七夕的浪漫与美好不被阴霾遮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