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领导班子调整:蔡亭英履新纪检监察组组长,陈瑞武退休
三峡集团领导班子调整:蔡亭英履新纪检监察组组长,陈瑞武退休
中国北京时间2025年8月29日——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官网8月28日消息,三峡集团党组近日召开会议,正式通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领导班子成员调整的决定:蔡亭英同志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三峡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同时,免去陈瑞武同志的三峡集团党组成员职务,按国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此次人事调整标志着三峡集团在深化国企改革与强化监督体系建设中迈出关键一步。
履新者背景:纪检监察系统深耕三十余载
新任纪检监察组组长蔡亭英,1969年2月出生于湖南华容,拥有湖南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及经济学学士学位。其职业生涯始终与纪检监察工作紧密相连:
- 地方任职经历:曾任湖南省纪委纪检监察一室主任(副厅长级)、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后升任湖南省纪委常委,并兼任长沙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等职。
- 省级领导履历:2020年11月起担任湖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主导多起重大反腐案件,在强化政治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经验丰富。
三峡集团官网评价其履新为“中央对集团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重视”,并强调蔡亭英的加入将“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退休者贡献:见证三峡集团跨越式发展
此次退休的陈瑞武同志,长期服务于三峡集团,亲历了集团从单一水电开发向全球清洁能源领军企业的转型。公开资料显示,三峡集团自1993年成立至今,已发展为可控装机1.58亿千瓦、资产总额1.5万亿元的能源巨头,连续18年在中央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陈瑞武在任期间,集团在长江生态保护、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群建成运营等。
战略意义:强化监督与国企改革深度融合
此次人事调整正值三峡集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节点。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任。蔡亭英的履新被业界解读为中央强化国企纪检监察体系的重要信号:
- 监督效能提升:纪检监察组组长进入党组班子,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决策层,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问责”全链条覆盖。
- 风险防控强化:结合蔡亭英在金融反腐、工程建设领域监督的经验,集团有望在海外项目合规管理、新能源投资风险控制等方面筑牢防线。
- 改革护航作用:在集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专业化整合等重大任务中,纪检监察力量将为改革提供纪律保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业影响:清洁能源巨头迈向治理现代化
三峡集团领导班子的调整,折射出中国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近年来,中央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推动纪检监察干部与企业管理层深度融合,既保持监督独立性,又增强服务发展的针对性。此次调整后,三峡集团高层中纪检监察代表占比提升至20%,与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的“国企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进入党组(党委)班子”导向高度契合。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三峡集团作为清洁能源主力军,其治理效能直接影响国家能源战略落地。蔡亭英的加入,或将推动集团在反腐败国际化合作、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体系建设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全球能源企业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未来展望:续写“大国重器”新篇章
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在党组会议上表示,将全力支持蔡亭英同志履行职责,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并强调“要以领导班子调整为契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目前,集团正推进金沙江下游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沿海海上风电大基地等重大项目,同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此次人事调整后,三峡集团能否在绿色发展与廉洁风险防控间实现平衡,备受市场关注。
结语
从长江之畔到全球能源市场,三峡集团的每一次人事变动都牵动着行业神经。蔡亭英的履新与陈瑞武的荣休,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更是中国国企在新时代深化改革、强化监督的生动缩影。在“双碳”战略与反腐败斗争的双重背景下,这家能源巨头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严密的治理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